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孩留学这事儿,今天我们来算算投入产出比 ...

2016-09-01 橘子 小花生网

两个礼拜前,我们介绍了一部讲小孩要不要早点出国留学的国产剧《小别离》- 三个阶层、三种家庭:到底要不要送孩子出国?之后,最近好像每个公众号都在说这部剧,看来此剧已经“大火燎原”了。


这篇文章发布后,收到很多读者反馈。有6500多小花生读者参加了投票 - 你有让孩子出国留的打算么?30%读者表示有明确的送小孩出国打算,48%的读者表示正在观望和考虑这件事儿。看来,在不远的将来可能面临 “小别离” 的朋友,还真不少。


很多读者给我们留言,希望我们能对出国留学这事儿跟进一些更加具体的分析,比如,出国,到底对父母和孩子来说,要付出多少,会得到多少?也就是说算算投入产出比,当然,这并不仅仅是指金钱意义上的付出和回报。


好吧,今天,我们就来试试给大家算算这笔账 ... 虽然线条很粗,也不一定非常准确,但总算能整理出一些数字来,可以给大家参考一下。


出国留学,代价是什么?


1、先来看看,留学要花多少钱?


小花生网友@Lorie曾经分享过这方面的亲身经历 ...


一转眼,亲戚的女儿快要读完高中了。三年前,她选择去读北京的一个高中国际班,经过无数培训、考试,上个月终于大获成功,收到N个很不错的美国大学的录取。看来,现在的留学路,有很多钱,也有很多努力,都是能走得通的。花了多少钱,我和她妈沟通了一下,大概是这样的:


留学准备费用 3年,50万左右

(1)双语高中学费:30万
(2)各种游学、培训、考试费用:10万
(3)中介等服务:10万

出国后的学费和生活费:4年,160-200万
(1)留学每年学费:4-5万美元
(2)一年的生活费:2-3万美元

所以,如果到美国去读本科,总成本在200-250万人民币。听起来很高,不过按上海北京的房价,也就是一间房哦 ...


那么,如果高中就到国外读,需要多少钱?


《小别离》里说的就是高中留学,当然,费用会更高。大致分几块:


(1)准备阶段:过考试关,5-10万元


要去美国读高中,初中孩子需要通过两个考试,一项是TOEFL Junior (俗称“小托福”),一项是SSAT - 美国中学入学考试。


“小托福”单词量要求在5000~8000个左右,而国内普通初中生的单词量在1500左右,需要参加至少三个月的集中应试培训才有可能拿到满意的分数。这两项考试的培训费用一般在3~4万之间,如果选择一对一的针对性培训,费用则直接飙升至10万元以上。


SSAT,全称Secondary School Admission Test,中文名称为美国中学入学考试,适用于美国、加拿大私立中学的入学,是申请者所必须具备的一个考试成绩。主要测量学生的数学、语文以及阅读理解能力,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发展潜力。



(2)高中学费和生活费,160万左右


这只是开始,出国后的学费生活费才是大头,相比之下,前期在国内培训考试的费用就不算什么了。


以美国为例,和国内学制不同,美国的高中是四年。根据美国国土安全局规定,持F-1国际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大部分只能在美国公立高中学习一年。若想要孩子获得美国高中学位,中国孩子一般只能申请美国私立高中就读


口碑好的私立高中学费很贵。像剧中安妮为女儿萝丝找的私立高中每年学费是4万美金,生活费一年也要2万美元左右,那么七七八八算下来去美国读高中一年的花费大概在40万人民币左右,高中四年下来少说也要160多万人民币



(3)高中毕业后,肯定还要读本科吧 - 再掏160万


送孩子出国读中学,接下来的大学本科肯定也会在国外读。


美国本科有的读三年,有的读四年,Top30学校一年学费在3-4.5万美元左右,像艺术、商科等专业学费可能会更高,学费加生活费每年要35-45万左右


如果想一口气读到研究生,没有奖学金的话,一般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在3-5万美元之间。商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的费用会更高一些,一般为一年4-6万美元。研究生一般读2-3年,费用保守算算,也要100万人民币。


所以,下面这张图,说留学10年花费等于一套价值400万的房子,一点也不夸张。当然,和离谱的房价相比,留学反而显得不那么“贵”了。



总结一下:


  • 高中出国,读到本科毕业,300万左右

  • 出国读本科,200万左右

  • 高中一路读到研究生毕业,400万左右


如果家里有两个小孩,乘以2吧,好像没啥折扣 ...


2、相当于咱们普通家庭多少年的收入?


以《小别离》的三个家庭为例吧!小别离的故事设定在北京,三个家庭虽然经济条件不同,但同住一个小区。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三个家庭,其实都是中产家庭,只不过从收入层面来看各自属于中产的“上层、中层、下层”。非常富有的人家、经济非常拮据的人家,可能都不会对孩子留学问题有如此纠结。


富裕家庭


这家人,爸爸是老板,资产应该有数千万以上。这样的家庭,支付400万留学费用,应该不是问题。


不过留学还真不只是钱的问题,钱上没有问题,不代表留学本身就没有问题 ...




中产家庭


这家人,典型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精英,爸爸是眼科医生,年薪20多万,妈妈海清是某护肤品公司中层,年薪30万。


这家人年收入在50万左右,就算这都是税后收入,女儿从高中读到大学本科毕业,也要把6年的全部收入奉献出来,日子还是要“省”点儿过 ...




小康之家


这家人爸爸是出租车司机,妈妈是刚考到医生执照的社区医院医生,月收入加起来1-2万,年收入20万不到。这样的家庭收入,要想支撑孩子从高中起的国外留学,的确有些勉为其难。


不过,孩子妈妈还是会另辟蹊径,准备将女儿过继给在美国的姐姐,拿绿卡,能上费用低廉的公立学校,享受本土学生待遇 ... 


然而,即使能做到这样,高中的学杂费、生活费,大学本科四年的学费生活费,也会把这个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



不管是哪个收入阶层,舍得在孩子教育上投资,几乎是中国父母共同的特征。


3、金钱以外,还有一层代价,“小别离”也许成为“大别离” ...


算完金钱账,我们来看看其它方面的“账” ...


青春期的孩子会有经历很多困惑、彷徨、不安,特别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而“小别离”中这些父母却把孩子早早送到异国他乡,让他们独自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说实话,这真有点残忍!


《小别离》小说作者鲁引弓说,他写这篇的灵感来自于一次机场见闻。他说,有一次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送朋友,正好是8月末的开学季,一群群十几岁的小留学生在国际出发口和父母挥手告别。一个女孩的妈妈之前一直是忍着的,但当女儿的背影最终在眼前消失的时候,她泪流满面。


鲁引弓说:“从没见过一个大人在陌生人面前哭成这样”。


“真的没有哪个民族,会像我们中国人这样为了孩子以后过得好,而忍受当下的骨肉分离。许多老外根本无法理解这种夫妻、子女的分离,竟然是为了小孩以后过得好。”




中国家长为什么这么做?电视剧里,说的也蛮清楚。《小别离》中,眼科医生方圆(黄磊的角色)的父亲对方说:


一代人改变不了自己和周围的时候,就想让小孩去个好地方……当年你爷爷摇着船把爸爸送到城市里来读书也是这样的。那天他在船码头上和我分手的时候说,别想着家里,一点都不要想。住到一个大地方去,不仅为自己,也为后 代……一代代人都是这样的。”


不知道,这样的想法,是十分励志,还是有点悲哀?


事实上,这么小年纪出国的孩子,面临的成长风险也是蛮高的。




在国外生活多年、经常和留学生打交道的小花生网友@佳翌lisa说:


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被人忽略,然而事实是,每年都有因为适应不了学习压力,或者个人社交焦虑得了抑郁症无法上学,导致休学退学回国的孩子。而且这个数量越来越大,往往父母到这个地步才会后悔送孩子出来。渴望友谊得不到爱和倾诉、交友不当、学业压力大…这些问题都积压在孩子身上,真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承受得住。


@Lei Zhang 说:


身处异乡的青春期少年很容易产生心理和生活适应的问题,华人比例奇高的学校问题可能更突出。另外,欧美高中和本科校园文化中的同伴欺凌、强势社团、派对动物、软性毒品泛滥等是国内无法想象的,没有长辈看着孩子很容易长歪。


电视剧还没演完,不知道这三个家庭,对这些风险有足够的考虑么?



出国留学,能得到什么?


《小别离》原著作者鲁引弓发现,从五六年前开始,经常有这样的新闻,一个中学班里隔段时间就少几个学生,一问,都出国留学了。鲁引弓说:


和清末民初第一次留学潮、上世纪50年代留苏、80年代出国热相比,这一次留学潮有着显著差异。从曾经色调明快的报效家国、洋插队捞金,到如今纠结惆怅的两难选择,理念在变,年龄段在变,这一次留学潮来自家长对未来生存的焦虑。


这种焦虑是全方位的:升学、求职、房价、环境、食品安全、医疗、养老……中国人是精明的,中国家长决定送孩子出去,一定是算了又算之后的选择。


相信家长们“算了又算”的内容有很多,不过说到出国留学的收获,我们还是先从更具体的“钱”谈起。这方面,我们也找到一些统计数据。


1、投资了三四百万,回报会怎样?


留学生毕业后,两个出路,一是留在国外工作,二是回国工作。


早些年的留学生,大多数选择留在国外工作、生活。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了回国工作 ...




为什么回国呢?主要原因就是,不太适应国外的社会文化,国内发展机会也不错,国外经济不景气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




回国之后,近三分之二“海归”去了外资企业,多数都要从基层做起 ...



同是海归,学历背景不同,薪资差别也很大 ...



总的来说,起薪并不比国内毕业生高多少,但上升空间还不错 ...



为什么海归潜力大呢?因为这些孩子外语能力强,得益于国外教育,规划能力和创造能力比较突出,如果心态好,绝对是“潜力股”;当然,心态不好,海归也容易眼高手低,海归变海待。




这样看来,如果留学后回国工作,起初的年收入在10-15万人民币左右,的确投资回报期会很长(5-10年还本)。但是国内的好处是机会比较多,上升空间大,不能简单地用“总支出除以当前收入”来计算投资回报期。


如果留在国外工作,一般起薪也就在5-6万美元(税前),投资回报期也会比较长。但是,也并不能就此得出结论,留学是不划算的。因为,对年轻人来说,人生变数会很大,不能静态、固化地看留学的付出和回报问题。


2、钱以外,留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不会只从钱的角度来看留学的价值。让孩子们在兴趣与性格仍然十分可塑的阶段去接触到西方的通识教育和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对他们的成长有意义深长的帮助 --- 这也是不少人愿意送孩子高中就去留学的原因。


留学能给一个中国孩子带来什么?这些说法都挺有代表性:


知识分子、学者说 ...


在今天的世界,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一个世界主义者。那是6年前,在我甚至没有出国的时候,一封长长的email里面不起眼的一句,可是我一口气记了这么多年,可见这句话里面的确有令我心动的东西。什么是世界主义?6年之后,我渐渐意识到,它也就是一个大的、“比较的”、“融会贯通的”、“批评的”的眼光,以及一份对“坐井观天”的警觉而已 (刘瑜,《回国还是不回》)


小目标是“先挣1亿元”的地产商,他家公子说得也不错:


出国留学对每一个人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经历。你25岁,35岁,5岁出国肯定是不一样的经历,那对于我而言,我是5岁出国的,我的收获我觉得是最多的。我的收获是我会说英语,我学习并且了解西方文化。但是最大收获的一定是一个思维模式,你会更客观、理智的想法和做事方式。我觉得最大收获是产生了一个有自己的、自主的判断的能力,并且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我觉得是对中国教育来说是比较有压迫性的吧。


更朴素的说法,来自像《小别离》里为了送女儿出国念高中不惜将独生女过继给姐姐的琴琴妈妈这样的普通老百姓:


“主要是不想让小孩拼得这么苦了”

“不想让孩子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统一零件”

“想让她有一个好一点的环境”

“想让她学点有用的东西”

“想让她心态宽松点”

“是为了让孩子更从容地成长”



也许,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替孩子寻找的,是一种中国无法给予的教育方式和社会环境。相比之下,短期的金钱投入和产出,变得无足轻重。



焦虑的时代,我们何去何从?


这篇文章,我们试图帮大家理清留学的得与失,却没有结论。


很多事儿,都可以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精确的成本收益比,来帮助我们做决定,但教育却不是这样 ...


不如回到问题的本质 ... 我们到底要把下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换句话说什么样的年轻人,才算优秀、成功?


今日头条CEO张一鸣曾在过去十年里面试过2000多个国内外毕业生,在创业团队中也和很多年轻人共处过,他觉得优秀的年轻人基本都具备5个方面的品质:


第一,有好奇心,能够主动学习新事物、新知识和新技能。


第二,对不确定性保持乐观,会愿意去尝试,并相信过程的意义。


第三,不甘于平庸,走向社会后,能给自己设定更高的标准,永远在学习,不懈怠。


第四,没有傲娇情绪,踏实,肯付出,肯承担,能延迟满足感。


第五,对重要的事情有判断力。选什么专业、选什么公司、选什么职业、选什么发展路径,自己要有判断力,不要被短期利益而左右。


这些品质,和有没有留学背景,并没有必然联系。


具备这些特质,没留学,也能遇到很多机会。


不具备这些品质,留学多年,也跟长期度假差不多,这方面的报道也有很多了。


如果有条件,能在年轻的时候去看看世界,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需要家庭为之付出很高的代价,甚至是倾家荡产,而小孩本身对为什么要出国、出国后想收获什么没有想法,这样的出国,带来的将会是迷茫、困窘,和大人小孩都很糟糕的心态。


其实,虽然有种种限制,在今天的中国,如果一个人愿意,举手之劳,他就可以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东西,这也是小花生网这两年来和大家分享那么多国外教育资源的原因。


无论大人小孩,我们需要的,也许都是安下心来,在现有环境里做更好的自己。虽然这听上去很普通,很鸡汤,但事实,就是这样 ...


《小别离》里引用了黎巴嫩诗人纪伯伦那首著名的关于孩子的诗 ...



什么时候,我们中国人的“育儿”价值观里,多了这层认识,种种焦虑才会缓解、消失 ...


最后,送大家一首好听的老歌,开学快乐!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搜狐教育、《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中国留学白皮书2015》等


相关文章: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把世界上先进的教育带到我们身边

周一: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实用的学习和教育方法

周三:英文趣味学习资源

周四:一线老师大白话等专栏系列

周五:儿童电影/动画片/纪录片

周六:有趣的观点和画报

周日:带来思考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